盒子小说

德国宗教改革的发展 (第2/6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盒子小说】地址:www.hxsw.cc

可以通过善行获得救赎(天主教的观点),还可以通过信仰获得救赎(路德派的观点)。而且,全能的上帝早就定好了一个人到底是选民(被救赎的),还是被诅咒的命运,而这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影响他的宿命。但加尔文主义的宗教团体有着严格的社会准则和个人准则,不是所谓的听天由命(虽说“预定论”通常就是指这个),而是自我约束。自我约束正是教徒不断地祈求成为上帝选民而产生的心理迹象。在后来的几代人中,不同信仰的新教徒中产生的神学分歧和讨论成倍增长。

“Protestant”[2]这个概念来源于1529年所谓的“施派尔抗议”(Protestation of Speyer),该抗议反对将路德的支持者宣布为非法的《沃尔姆斯法令》。(德国人到现在还会区分福音派教徒和改革宗派教徒,而英格兰宗教革命中,伊丽莎白一世用实用主义的《信仰统一法》结合了两者的传统,因此英国人的所谓“新教徒”包含了英国国教会和后来内部的不同教派。)但路德和他的早期信徒并没有分裂基督教会的意图;他们只是想让教会摆脱那些亵渎教条的异教徒行为。他们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,试图弥合分歧。1530年奥格斯堡议会上,路德在维滕贝格的同事菲利普·梅兰希通(Philipp Melanchthon)草拟了所谓的《奥格斯堡信条》(Augsburg Confession),相对温和地向天主教廷做出了让步。当时路德还受到帝国的禁令限制,无法参加议会。虽然《奥格斯堡信条》的发布激怒了瑞士的革命者,但还是由在场的新教统治者签署了。虽然《奥格斯堡信条》有不明确之处,但还是成了路德派的基础文件。1530年的奥格斯堡议会召开时,新教与天主教的和解还是很有可能的。然而在几次误会和互不妥协之后,双方的关系陷入了僵局。帝王政治介入宗教事务,使其变得更为复杂。查理五世想让自己的弟弟斐迪南(Ferdinand)提前当选为德意志的国王,这让一些显赫的天主教徒,比如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感到担忧,认为哈布斯堡家族想让帝国的王位变成世袭制。1531年1月,为了费迪南的提前登基,诸侯和主教之间又进行了许多政治活动和暗中交易。于是,1531年2月,施马尔卡尔登联盟(League of Schmalkalden)成立了,它是新教徒的军事防卫力量,最初由六名诸侯和十座城市组成,后来大多数支持新教的地区都加入了这个联盟。

为了让罗马天主教廷和新教达成和解,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夺舍之停不下来 地棺来客 绿茶病美人洗白后 穿到龙傲天野史里当师父 神医丑妃 养猫后走上了人生巅峰 表兄不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