盒子小说

威廉时代德国的社会和政治 (第2/6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盒子小说】地址:www.hxsw.cc

工人阶级生活的漫画。配文为:“妈妈,弗里茨浑身湿透了!”“那就把他举在太阳下,他会干的!”

德国和英国在经济史上的不同与两者不同的阶级结构有关。在英国,土地所有者和工业获益者缓慢地融合。而德国的等级差异一直较为鲜明。古老的容克地主阶级仍然通过三级表决制主导着普鲁士政治(并未考虑快速的城市化带来的影响而重划选区,容克地主主导的乡村地区由于人口稀少而在这种选举制度中受益),通过控制普鲁士政治,容克地主阶级进一步主导了帝国议会。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,容克阶级虽然手握政治实权,经济地位却逐步下滑。面对越来越悬殊的差异,必须在农业贵族和不同的工业利益集团之间找到平衡点(不同的工业利益集团必然拥有不同的利益,一些人相较之下更为支持保护主义政策)。另外,新的工人阶级也迅速壮大,从乡村到城市工厂生活的改变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文化上的冲击,也使得工会和社民党迅速壮大。在1891年通过的《埃尔富特纲领》(Erfurt programme)中,社民党采取了激进的原则[由卡尔·考茨基(Karl Kautsky)起草],却配合了温和的计划[由修正主义者爱德华·伯恩施坦(Eduard Bernstein)起草]。1905年起,社民党越来越官僚主义,被有关政策、目标和策略的矛盾和争斗所困扰。尽管如此,社民党还是在1912年成为帝国议会的第一大党。

社民党是否帮助工人阶级融入威廉时代的德国,并在社会和文化上让他们闯出一片天地,这在史学上是个有争议的问题。社民党建立了大量的文化、社会和体育组织,包括演唱、体操、自行车运动、郊游、国际象棋等,此外还举办针对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活动。这些活动在意义和内容上常常是既具有“中产阶级”,又具有“革命性”的特征,比如一些活动既组织欣赏古典音乐,又传播革命歌曲。但是必须注意到,不是所有的工人阶级都和社民党的理念一致。一些信奉天主教的工人在移居城市后,退出了中央党,加入了社民党;但另一些工人还是忠于中央党。波兰的流动工人大多支持波兰的民族组织,一些“流氓无产阶级”(Lumpen-proletariat)既没有任何组织,也没有融入德意志帝国社会,他们公然藐视国家法律和传统,过着充满暴力、道德混乱、小偷小摸的生活。相比英国工人阶级,德国工人阶级发展得更快,但到了后期,在文化上却更为分裂和多样。威廉时代的德国社会实际上被形容为“极化”(pillarise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无敌!从获得神器轩辕剑开始 霍格沃茨:我才不会成为黑魔王 重生之脱轨人生 超神学院:他来自虚空 羁渊蓦意 抗战:我的士兵都能变强 陛下请淡定/陛下请自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