盒子小说

德国的统一 (第2/6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盒子小说】地址:www.hxsw.cc

在发展的政治结盟还包括保守派团体,第一轮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站队就发生在普鲁士、巴伐利亚和其他邦国。普鲁士的左翼自由派脱离了组织,于1861年6月组成了德国进步党。

总体来说,19世纪五六十年代,教育普及率上升,人们对科学的信任和对进步的信心大大增强,博物馆、动物园、剧院、美术馆等教育文化机构逐渐得到了普及。稳固的中产阶级文化深深扎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之中。但文化中仍有一种不确定性,它不仅仅在于悬而未决的统一问题,也关系到民族身份和民族的历史与未来。这从当时庙宇的建筑风格中就可窥见一斑。当时的庙宇建筑越来越世俗化,正如同时代宏伟的火车站和浮夸的、类似中世纪风格的银行和市政大楼,更别提巴伐利亚的疯子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那宛如仙境的宫殿了。与此同时,大多数普通德国民众的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,那些没有移居到城镇,也没有移民到美国的农民,仍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。他们的社区小巧紧凑,通常以当地教堂为中心,很容易意识不到,或者无视国家层面发生的巨变,自然就影响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。

<img src="/uploads/allimg/200602/1-200602001253592.jpg" />

图22 1855年,在柏林莫阿比特的波尔西克(Borsig)公司机车生产工厂。柏林州立档案馆州立图片资料室藏。

发生在1871年的所谓“统一”,更多的是普鲁士为了与排除在外的奥地利竞争,对非普鲁士的德意志邦国所进行的扩张和殖民,而非任何萌芽的德意志民族主义所导致的结果,也并非民族主义的表现。19世纪50年代,奥地利的实力被一系列事态的发展所削弱,包括克里米亚战争以及与意大利的争端。渐渐地,奥地利将注意力转向了德意志。然而此时,由于经济落后,奥地利对普鲁士造成的威胁非常有限。19世纪60年代,即便最终的结果早有定论,在奥托·冯·俾斯麦(Otto von Bismarck)的主导下(他从自由派的手中接过民族主义的武器,以解决普鲁士的国内危机),两个邦国之间还是展开了较量。自然,普鲁士赢得了胜利。

俾斯麦的父亲是普鲁士容克贵族,曾在哥廷根和柏林大学接受教育,虽然他觉得农村生活十分无聊,但却为自己的容克身份感到自豪。在短暂的行政官僚生涯之后,俾斯麦成了一名外交官,并在法兰克福邦联议会担任普鲁士的代表,在此期间,他逐渐明晰了与奥地利竞争的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夺舍之停不下来 地棺来客 绿茶病美人洗白后 穿到龙傲天野史里当师父 神医丑妃 养猫后走上了人生巅峰 表兄不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