盒子小说

西德的经济与社会 (第2/4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盒子小说】地址:www.hxsw.cc

推动了德国经济的集中趋势。去卡特尔化在西德遇到了如潮的反对意见,艾哈德的第一个法案没有通过,最后通过的1957年版本掺水太多,漏洞太多,导致西德工业的集中趋势只增不减。另外,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还包括低税收、高利息率和利润、小幅增加工人收入、国内信用紧缩以及鼓励投资等,这些政策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,但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。政府的政策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,以至于到了60年代,很大比例的财富掌握在社会上很少一部分人手中。这些政策的支持者认为,既然蛋糕在短时间内变得这么大,这种不平等也就不重要了。在绝对意义上,社会所有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比原来提高了一大截。对60年代的大多数西德人来说,他们没有忘记战后的“饥饿年代”,因此这可能比所有的相对不平等都要重要得多。

1963—1966年,艾哈德政府瓦解,加之1966—1967年的经济衰退,大联合政府的总体政策转变为新凯恩斯主义。政府实行税改(包括人们认为相对较高的11%的增值税),加大在经济基础设施,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上的投资,并推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。1967年颁布的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法》以及在政府的推动下达成的雇主与工人的“协调行动”(实际上工人在1977年退出了),都强调了研究和经济计划的重要性。不过70年代晚期,政府不再相信经济计划,反倒倾向于采取主动的危机管理方式。随着失业率的不断上升,加之人口结构上的劣势,工作的人更少了,而领养老金的人相对增多了。在施密特政府执政的最后几年,主要的纷争还是在税收和福利的平衡上。偏右翼的自民党经济部长拉姆斯多夫(Lambsdorff)与更关心福利的社民党左翼成员无法达成一致,最终社民党倒戈,转而支持基民盟主导的赫尔穆特·科尔政府。在科尔的领导下,德国的经济政策从新凯恩斯主义转为新自由主义。不过,80年代科尔政府并没有采取英吉利海峡对面的保守派政策,即当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(Mrs Thatcher)偏爱的激进的经济改革和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。另外,在科尔执政期间,德国工人罢工的良好记录持续恶化,劳资关系越来越紧张,罢工次数增加,因此政府不得不立法,试图限制罢工并控制其带来的影响。

西德的劳资关系常常被描述为雇主和工人之间和谐的“社会伙伴关系”。工会的结构相当精简,每个工厂有一个工会,负责简化劳资纠纷。此外,还有一个总的工会组织—德国工会联合会(DGB),包括17个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夺舍之停不下来 地棺来客 绿茶病美人洗白后 穿到龙傲天野史里当师父 神医丑妃 养猫后走上了人生巅峰 表兄不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