盒子小说

外交政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(第2/5页)

天才一秒记住【盒子小说】地址:www.hxsw.cc

1904年,英国开始加入同盟(1904年与法国签约,1907年与俄国签约)。这些联盟并没有固定下来,各国在特定事务上也倾向于争取自身的利益。例如,1908—1909年,俄罗斯并没有获得英法的支持,共同反对奥地利吞并波斯尼亚(Bosnia)和黑塞哥维那(Herzogovina)的一些地区。但英法俄三国联盟让德国有种“被包围的恐惧”。德意志人担心被敌人的力量包围,因此对德国来说,与奥地利的特殊关系就变得更为重要了。

联盟的发展和第三个要点即军备竞赛紧密相关。当时人们普遍有种战争即将来临的感觉,所有欧洲国家都陷入军备竞赛当中,为可能到来的战争作准备。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海军扩充。俄罗斯也在忙着修铁路,加快运输部队的速度,同时生产武器。其他欧洲国家也一样。这不仅加剧了战争必然爆发的恐慌,更促进了对战争何时爆发的战略思考,尤其是在德国。1912年12月8日召开的一次非正式的战争会议起到了关键作用(当时的宰相贝特曼·霍尔维格没有出席)。德意志皇帝声称,战争的爆发“越快越好”,毛奇将军也支持这一观点,而蒂尔皮茨认为德国海军至少需要18个月才能准备完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当时的德国宰相贝特曼·霍尔维格的态度十分温和,他希望用和平的手段来巩固德国在欧洲的地位。但鉴于帝国议会陷入了僵局,他的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,泛德意志联盟和德国工业家中央联盟(Centralverband deutscher Industrieller)等团体对政府施加了很大的压力,宰相的温和态度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反对。再加上英国和俄国即将签订海军协议,德国宰相的和平观点逐渐失去了底气。最后,贝特曼·霍尔维格不得不对欧洲东南部采取新的策略。这是他自身的弱势和德国政治体系的瘫痪所造成的结果。

最后还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。许多危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:1905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,除了德国和奥地利,几乎所有欧洲大国最终选择支持法国;六年后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机,德国和奥地利又被孤立。但问题最严重的却是巴尔干地区,这一地区地处欧洲的西南部,民族主义泛滥。当时德意志、奥地利和俄罗斯都与巴尔干地区有利益关联,俄罗斯和奥地利在衰败的奥斯曼帝国中操纵着各种民族主义运动,而德意志则在经济上渗透巴尔干地区,投资银行业和铁路建设。早前,土耳其和奥地利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的问题上起过争端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如遇章节错误,请点击报错(无需登陆)

新书推荐

无敌!从获得神器轩辕剑开始 霍格沃茨:我才不会成为黑魔王 重生之脱轨人生 超神学院:他来自虚空 羁渊蓦意 抗战:我的士兵都能变强 陛下请淡定/陛下请自重